慰问“特殊群体”能否不再拍照留念?丨时评
2024-06-06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记者2月5日从民政部获悉,民政部办公厅、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,要求各地春节期间结合走访慰问,采取多种方式精心组织开展为困难群众“送温暖”活动,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(2月6日《工人日报》)

这并非是“被温暖的人”不知好歹,没有感恩精神,而是一些人的个人隐私确实不想被广而告之。送温暖的时候,有的场景是可以拍照留念的,比如到工厂看望坚守岗位的工人、到市场看望坚守岗位的经营户、向学校的学生赠送学习用品,这些活动不会涉及个人隐私。而有的送温暖就不适合大张旗鼓。比如在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时候,涉及一些特殊的群体,其中包括残疾人士、孤寡老人、失去父母的儿童等,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特别尊重。
曾经看过这样两篇报道:一个是,某地的一位初中生,父母因为车祸去世了,学校通知他有爱心人士要来学校看望他,要求他写个感谢稿在活动现场念一念,还要求他打扮打扮准备和爱心人士合影留念。这位学生告诉老师说:这笔钱我不想要了,我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不幸遭遇;一个是,某地的一位老人,唯一的儿子因为患病去世,自己也一身疾病,有机关干部前来慰问,还带着记者。老人就提出了一个要求:我不想让记者报道我的情况。其实,以上两个“被温暖的人”提出的要求,都是合情合理的,也是人之常情。
事实上,大多数家庭困难的人,都不想让别人知道“我是困难户”“我患上了重病”“我父母患有精神病”。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不完整的人,基本上都不想让别人知道“我没有爸爸”“我没有妈妈”“我父母离婚了”“我儿子不在了”等。在送温暖的时候给他们拍的照片、视频,无论是通过媒体刊发出来,还是在朋友圈发出来,都可能让“被温暖的人”有被冒犯的感觉,也感到很难为情。不是他们有颗“玻璃心”,而是“自己的伤口不想被他人看见”。
又何况,有的时候因为“拍照留念”还容易引发误会、引发舆情。前段时间发生的“让老人寒风中抱着白菜拍照”就是深刻的教训。当然,我们相信送温暖的时候“拍照留念”,多数情况是没有恶意的,也不是为了显摆。但是,我们还是应该多些感同身受的理解。慰问“特殊群体”,“拍照留念”没必要!

猜你喜欢

业绩持续疲软,侯孝海的卸任,让我们不得不多想


完美世界:对贪腐舞弊行为零容忍,4人立案调查、1人刑拘


香港证券市场排名:龙头企业一览


港股概念追踪 中国央行购买黄金持续了17个月 机构看好黄金价格续走高(附概念股)


拓普转债上涨09%,转股溢价率3651%


强制性国家标准,即将出台!事关电动自行车→


参与定增,券商密集出手!中信证券年内认购额居首


朝阳区望京、将台一带突然下大雨


股票第三方:了解其含义和作用


夏天来了,天津周边9处小众海岛推荐给大家


英镑、澳元、纽元短线策略(49)


5月1日周六福黄金价格1022元克


亚历山大·科耶夫:小官僚和大哲人


科创板上半年成绩单:净利润同比增逾1倍,基金持仓占比上升


美联储鹰派暂停背后:关税乱局下的通胀困兽战


阳光财险科技赋能提升农险服务助力乡村振兴


打通金融宣教“最后一公里”,阳光财险开展消保县域行专项活动


投资与负债双轮驱动 保险行业“十分精彩”的2024


恒大汽车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,股价飙升涨逾10%丨热公司


韩美联合发射8枚导弹回应朝鲜 非农意外爆表 黄金大跌约20美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