慰问“特殊群体”能否不再拍照留念?丨时评
2024-06-06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记者2月5日从民政部获悉,民政部办公厅、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,要求各地春节期间结合走访慰问,采取多种方式精心组织开展为困难群众“送温暖”活动,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(2月6日《工人日报》)

这并非是“被温暖的人”不知好歹,没有感恩精神,而是一些人的个人隐私确实不想被广而告之。送温暖的时候,有的场景是可以拍照留念的,比如到工厂看望坚守岗位的工人、到市场看望坚守岗位的经营户、向学校的学生赠送学习用品,这些活动不会涉及个人隐私。而有的送温暖就不适合大张旗鼓。比如在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时候,涉及一些特殊的群体,其中包括残疾人士、孤寡老人、失去父母的儿童等,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特别尊重。
曾经看过这样两篇报道:一个是,某地的一位初中生,父母因为车祸去世了,学校通知他有爱心人士要来学校看望他,要求他写个感谢稿在活动现场念一念,还要求他打扮打扮准备和爱心人士合影留念。这位学生告诉老师说:这笔钱我不想要了,我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不幸遭遇;一个是,某地的一位老人,唯一的儿子因为患病去世,自己也一身疾病,有机关干部前来慰问,还带着记者。老人就提出了一个要求:我不想让记者报道我的情况。其实,以上两个“被温暖的人”提出的要求,都是合情合理的,也是人之常情。
事实上,大多数家庭困难的人,都不想让别人知道“我是困难户”“我患上了重病”“我父母患有精神病”。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不完整的人,基本上都不想让别人知道“我没有爸爸”“我没有妈妈”“我父母离婚了”“我儿子不在了”等。在送温暖的时候给他们拍的照片、视频,无论是通过媒体刊发出来,还是在朋友圈发出来,都可能让“被温暖的人”有被冒犯的感觉,也感到很难为情。不是他们有颗“玻璃心”,而是“自己的伤口不想被他人看见”。
又何况,有的时候因为“拍照留念”还容易引发误会、引发舆情。前段时间发生的“让老人寒风中抱着白菜拍照”就是深刻的教训。当然,我们相信送温暖的时候“拍照留念”,多数情况是没有恶意的,也不是为了显摆。但是,我们还是应该多些感同身受的理解。慰问“特殊群体”,“拍照留念”没必要!

猜你喜欢

坚决遏制党员干部“涉网”腐败


民间配资炒股:高风险高回报的双刃剑?


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:放大你的投资收益,还是步入风险深渊?


恒指跌127% 医药股下挫,药明生物跌近8%


国资委等部门发布《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》 氢能产业加速落地


迈入“无方向盘”时代!横琴开启高度自动驾驶道路测试


美联储鹰派暂停背后:关税乱局下的通胀困兽战


隔夜外盘:美股小幅收跌 奈飞涨超13% 热门中概股普跌


万达信息新注册《万达信息应急实验室软件V10》项目的软件著作权


国金证券4天连撤3家IPO,过往保荐项目暴露执业质量问题


美前财长耶伦:美经济衰退可能性显著上升


蓝皮书:2025年我国原油进口或延续降势


美元连续第五天下跌,年内跌幅近6%引发市场避险情绪上升


中手游10月5日斥资1168万港元回购79万股


龙广传媒2022年上半年亏损3529万同比由盈转亏龙广传媒公司多项推广宣传业务暂停


隔夜欧美·3月18日


欧元区11月制造业出现回暖迹象 但仍低于枯荣线


《古田军号》再出发进高校,一句话影评十佳揭晓


游戏《天国:拯救 2》上市 3 个月累计销量突破 300 万份_现汇_评测_战马


日股铃木汽车涨逾5%
